查看原文
其他

独家专访钟南山 | “以健康为中心”代替“以治疗为中心”,是这次疫情带来的最大启示

问答神州 问答神州 2021-06-12

问答

Q&A

神州

2021.4.9

抗击新冠疫情,与时间赛跑

《问答神州》专访钟南山




      2020.1.18 赴武汉      

2019年12月,一场空前的疫情悄然笼罩了如今被称作“英雄城市”的武汉。而后一段时间,见诸报端的武汉卫健委声明,从 “未发现明显的人传人现象”,到“不排除有限人传人”,时间过去了近二十天。


2020年的1月18日,已经84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、著名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挤上了傍晚五点多、从广州开往武汉的高铁。


吴小莉: 2020年1月18日,您前往武汉,得到的使命是什么?


钟南山:没有给我提出任何的要求,我觉得主要还是对武汉当时的疫情做一些研判,就是有没有传染性,它的危害性有多大。



吴小莉:这张照片您应该看过吧?您当时去武汉的心情是什么?


钟南山:那时候在车上准备了一些问题,是需要在武汉搞清楚的,尤其是这个病毒的传染性。其实死亡率是很难很快就搞清楚的,需要积累到一定程度,才知道有多大危害。但传染性就值得注意了,而且这次感染有一些症状有点像“非典”,更应该警惕。


当时去武汉,可能因为临近春节,而且是很急才做出决定,所有的飞机、火车都没票了,所以我们就跟铁路局联系,铁路局说没有票了。后来,我说只要让我上车就行了,有个凳子坐就行了。最后还是不错的,车长把我们安排在餐车里,等乘客吃完饭,就让我们两个坐下。 




 2020年3月,吴小莉专访袁国勇

武汉之行,钟南山从来自香港的专家组成员袁国勇处,了解到深圳的肺炎家庭病例。同时,他还从武汉呼吸科一线的学生们那里了解到:可能存在医务人员感染的情况,这引起了他的警觉。

吴小莉:2020年3月,我采访袁国勇的时候,他特别提到,在深圳,有一个家庭可能出现了“人传人”的情况。据说他到了武汉,也跟您当面汇报了这个事情。他也透露了一个细节:当时到武汉,是经过您不断地追问,当地才坦承了,存在一个病人传染了十四个医护人员的情况?


钟南山:那天我们到了武汉,已经是晚上很晚了,所以没有见面。第二天早晨,我们见了就互相谈起这件事,他就给我举了这个例子:就是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有一个家庭,六个人患病了,其中五个人去过武汉,有一个没去过,但是也得病了,那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“人传人”证据。我听了这个案例,觉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线索,增加了我对这个疾病感染性的疑虑


同时,在开会以前,学生跟我说在武汉某个医院的神经科病房,存在一个患者传染了十四个医务人员的情况。那我觉得这就是比较大的事情了,需要当地卫健委的证实。所以在临离开武汉的时候,我也进一步向他们询问情况。后来,晚上我们到了北京以后,他们有一个信息过来,说确实有这个情况。那我就对我的考虑和怀疑更坚定了:一个,就是存在“人传人”的情况;另一个,存在医务人员感染的情况,这就是比较大的问题了。


作为一个大流行病,它实际上涉及到两个方面:一个,它的传染性有多强;更重要的是,它的危害性有多大。假如说,它只是一个一般的传染病,比如说流感,也可以是一个大爆发,但是流感的病死率是非常低的,那就不会引起世界的大动荡。现在我们知道,新冠肺炎的病死率是2.2%,相当高了,这是一个很严重的情况。


所以那时候,首先是认定了这个病毒有很强的传染性,至于它的危害性,是要有一个过程才能认识的。当时,当地卫健委回答有三个人病逝,这个情况最开始我也是从一些学生那里知道的,后来那天晚上,当地卫健委发给我的资料里也讲到了这个问题。




     2020.1.20 宣布“人传人”    

2020年1月20日,距离农历除夕只有4天,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,列席席位上出现了两张“新面孔”:钟南山院士与李兰娟院士。会议中,两位院士就如何遏制疫情的扩散、如何加强疫情防控与救治等问题提出了具体建议。


同一天,中国中央政府做出了疫情防控的统一部署,钟南山通过媒体,向公众宣布了武汉新冠肺炎“肯定人传人”的结论,原先一派祥和的春节气象,似乎按下了暂停键,中国开启了前所未有的全民防控疫情“大幕”。

钟南山:我们本来以为在武汉开完会就回家了,后来是卫健委通知我们,必须要去北京。2020年1月19日,我得到通知,本来第二天是要向孙春兰副总理做一个汇报,但是那天晚上有通知说,李克强总理要求了解情况。第二天早晨,我就代表专家委员会,向孙春兰副总理汇报,然后接着参加国务院的常务会议,又向李克强总理也汇报了情况。这整个过程都是临时决定的,没有怎么事先考虑。


我觉得,我们反映了某些情况后,可能卫健委也向中央做了一些汇报,所以中央觉得这个事情必须要非常重视,才会临时决定要见我们,开一次汇报会。


吴小莉:也包括了临时的记者会。


钟南山:记者会已经是晚上了,我们开完会以后,五点多了,再开了一个记者会。当时我们六个人的专家代表团同时见了记者,讲了一下我们的看法,到了晚上就比较疲劳了。那时候说晚上还有《新闻1+1》,当时我就觉得很吃力了,后来就说在视频里讲讲吧,所以那天晚上就在视频里,和白岩松谈了一下我的看法。他反复地问我,是不是肯定这个病有“人传人”,我说非常肯定,不用怀疑。


吴小莉:很多人说,这场记者会是中国抗疫行动的一个转折点。有了“非典”,大家信任您的经验,这是民众对您的期许,但会不会也是一种压力?


钟南山:我不觉得是压力,我想还是跟十七年前“非典”时一样,主要的压力还是来自老百姓。越多的人感染,对社会危害越大,因为“非典”给我们的教训太深了,不希望有这样的情况再发生。


我的感受就是,中央对这个情况非常敏感。我们专家组提的一些看法,我觉得中央还是非常重视的,所以中央采取措施很快。1月18号开完会以后,不到两天,在1月22号凌晨,就提出来了“封城”,武汉的交通等方面就都停了。我觉得这个做法是非常及时、非常果断的。





      “早期介入,全程参与”      

     中药在新冠疫情中的效用     

回顾疫情发生以来,中国实行中西医结合,先后推出了八版新冠肺炎治疗方案,并且筛选出“三药三方”等有效中药,形成了预防、治疗与康复全过程的中医药治疗方法。


钟南山:我记得在第一次,向孙春兰副总理汇报的时候,春兰副总理特别强调,她说以前我们抢救病人,到病人快不行了、没其它办法了,才让中医介入,这样不行。她说这次,我们一开始就要让中医介入。她提的这个是对的。


我对中医并不是很在行,但是我看事实。比如说,我们在全国组织了两个方子的研究:一个是对较轻症的病人,我们看到病人的CT改善率、体温下降率,要比对照组好;另外一个方子,对病人的28天病死率有降低的作用。根据这些事实,我们有理由相信,中医药起了很重要的作用。


这一次我们也感觉到,中药的研究主要是看疗效。我们应该用是不是真正有效、真正安全来做出判断,而不能完全像西医那样,看化学组分、结构是什么,基础研究怎么样等等。我相信通过这次新冠肺炎的实践,我们会从另外一条路,使得中医走得更快:也就是说判断标准,第一有效,第二安全,这就行了,有些药就可以用了。


吴小莉:您觉得新冠肺炎未来会有特效药吗?


钟南山:不一定是特效药,但是会有有效药。特效药是专门针对一个靶点的,这个需要很长时间的摸索。其实这也是对我们的一个教训,十七年前,我们当时治疗“非典”并没有特效药,我们也做了一些尝试。但可惜的是,“非典”后来没有了,大家研究的积极性就差了,所以这么多年,并没有对这个药物进行深入地钻研。


现在看来,(本世纪以来)冠状病毒已经导致三次疫情爆发了:最早的“非典”、MERS中东呼吸综合症,这次是新冠病毒肺炎,所以我相信以后,大家对冠状病毒的药物研究会大大加强。





    “这一年,我觉得老了很多”   

吴小莉:过去一年您的工作生活产生了什么样的变化?在后疫情时期,您希望跟民众说些什么?


钟南山:这一年,我觉得老了很多,因为工作太多,有点超负荷。但其中还是有一些安慰,因为我非常了解中国疫苗的发展情况,我们一点都不落后。现在人家要是发现中国的疫苗出点问题,肯定会大作文章,但就算这么苛刻,我们也通过了,所以我们对疫情防控工作更有信心了。


另外,这次疫情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,真正体现了中国“以健康为中心”代替“以治疗为中心”的医疗方针。现在,像心血管病、糖尿病这些,都能够在很早期进行干预,所以它不会发展到最后。但是这在呼吸疾病方面是比较落后的。比如说我们最常见的慢性阻塞性肺病,往往到医院来的病人,都是三、四期了,走起路来气粗、走不动了才来看医生,这已经很难治疗了。


所以我们现在都致力于早期干预,要到社区去找病人,而不是等病人上来,整个理念都改变了。这个方针使我会下一步考虑,在我们呼吸疾病领域,肺癌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方面,都要遵照“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治疗”的理念。这样的话,我们可能会走在国际的前列,这是我的愿望。


编导:郑书筠

编辑:孟涵  马马晋

摄像:张勇 张贴画

灯光、摄影:郭义邦

图片编辑:马晋


更多精彩 敬请收看:

2021年4月9日首播的

《问答神州》

专访钟南山 下集


具名赞助《问答神州》

上期回顾

《问答神州》独家专访钟南山,

详解新冠疫苗

通过凤凰秀app观看完整节目

往期内容回顾:

钟南山独家详解新冠疫苗 | 什么人不适合打?打哪一种?“疫苗护照”可行吗?

风波之后,香港特首林郑月娥独家披露心路历程

聚焦“两会”热议:避免急功近利,完善医学教育与人才培养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